当前位置:cio人物访谈 → 正文

文化渗透在大型集团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尊龙凯时注册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查士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8-18 09:46:2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业务和技术的提升外,还需要数字化文化从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与创新负责人杨惠云在接受企业网d1net的专访时表示:“数字化文化的渗透是一个从影响到自悟再到自发的过程,它在数字化转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与创新负责人杨惠云

数字化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2016年,时任大连港集团数字化负责人的杨惠云对集团下属百余家单位进行了系统的信息化能力水平调研,在摸清基本情况后,发现各公司信息化水平参次不齐,且整体水平与想象中仍有差距。杨惠云坦言,在她的印象里,大连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港口企业较为领先的水平,而此次调研的结果给她带来两大冲击:一是具备数字化创新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二是数字化负责人中的专职比例不足50%,且从业背景和专业背景能与信息化相匹配的极少。

调研结果虽然出人意料,但数字化的工作还是要继续推进下去。彼时的杨惠云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数字化文化相关的事儿,只是觉得有必要做一些事儿,如果要提升集团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各企业数字化负责人的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思考良久,杨惠云觉得还是需要给这些数字化负责人一个成长的空间。形成思路后,向集团做了整体汇报,她以两年为期限,希望开展活动和举措,培养和带领这些人成长,从而使他们成为集团未来推动数字化的中间力量。

以数字化沙龙班形式构筑能力提升创新通道

2018年开始,杨惠云以信息化管理沙龙班形式在互动学习、实践锻炼两个方面开展提升性专项交流,以“更实用、更高效”为目标,对信息化管理人员在集团内部的学习成长过程进行更科学的规划。沙龙班设立班主任、轮值班长推动相关工作,开创了“策划-执行-复盘-实践”的封闭运作体系,形成了集培训、交流、考察、实践、分组设计、分组“对抗”、情景演绎、甲乙方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互动模式,构筑了信息化管理组织队伍能力提升的创新通道。并且每期沙龙后都编写一个复盘报告,用于各数字化人员对该期内容精华进行回顾。

在举办六期数字化沙龙后,这些数字化负责人们开始提出各自的痛点,并且积极向自己的领导渗透数字化文化,尝试做一些数字化相关的实际工作了。在沙龙活动年底的结业仪式上,杨惠云团队制作了往期精彩回顾的短视频,邀请集团高层领导为优秀学员颁奖,同时发布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知识地图1.0,督促学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认知和能力水平。并在此后,逐年对此知识地图进行更新,用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

2019年1月4日,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港集团”)正式成立,整合后杨惠云仍然负责数字化与创新工作。

新成立的辽港集团共有包括大连、营口、盘锦等在内的五个区域,地域分散,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杨惠云对辽港集团的数字化组织架构进行了全面梳理,请示集团后,首先加强了数字化组织的健壮性,以文件形式要求各部门、各事业部、各中心、各企业指派数字化方面的主管领导,以及数字化具体负责人,并且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让数字化工作能够迅速落实下去。

2019年,杨惠云所在的辽港集团战略企划部继续开展了数字化管理沙龙活动,为辽港的数字化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数字化文化在辽港集团内部持续渗透。沙龙活动每期一个主题,从“辽港数字化战略解读”到“信息化融合交流”,从“等保2.0解读”到“我和未来港口有个约会”,每一期沙龙都精心策划,聘请内部及外部讲师传授数字化工作经验,学员按分组自由研讨、选派人上台发言,嘉宾评委进行意见点评,让数字化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交流碰撞。此外,沙龙活动还安排了现场观摩与学习环节,活动结束后进行复盘,资料上传至辽港智慧云学习平台,供学员随时在线学习,提升培训效果。

辽港集团“2-3-1”数字化转型规划发布

按照辽港集团的要求,2020年5月至6月,杨惠云带领团队制定辽港集团“2-3-1”数字化转型规划,对未来辽港集团的数字化走向和路径给出了清晰的阐释。“2-3-1”规划中指出,辽港集团将通过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的双轮驱动,构建“智慧服务平台、智慧物联平台、智慧运营平台”这三大平台,打造一个数字化赋能中心,实现“数字辽港”的战略目标。

“2-3-1”规划对数字化赋能中心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通过5g、人工智能、自动化、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有效融合技术和业务,建设“2 x 4”数字科技赋能业务的新模式,打造数字化赋能中心。“2 x 4”中的“2”指以智慧口岸中心和数据服务中心为突破口,x是可伸缩的结构,指不断挖掘、迭代、丰富新的业务场景,“4”指赋能辽港集团“集装箱、油品、汽车、矿石”四大核心业务,期望在2022年达到“数字辽港”的目标。

“2-3-1”规划发布后,数字化转型管理沙龙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2020年沙龙先后围绕 “数字时代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基建挑战下的服务体验创新之路”、“数字货币”、“其它行业学习之智慧石化”、“数字化转型从思维到落地策略”等六大主题开展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帮助各公司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实际问题。

随着沙龙活动的持续推进,杨惠云发现学员们之间交流的语言提升到了同一频段,所提问题的水平在逐步提高,提问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正在对数字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平日所学的知识与业务融会贯通,这让她意识到了文化渗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让她更有激情将这件事坚持下去。

数字化与创新特色活动展播及月度会

除了数字化沙龙,杨惠云与其团队还策划了包括“良匠出良品、微创新 大收益、我为数据狂、寻找x plan”四大活动在内的数字化与创新特色活动展播。“我要求这些活动必须是业务人员或者负责业务的领导出来宣讲,而不是数字化人员,我们要通过业务如何管理,技术如何支撑,哪些问题待解决来共商共讨。”杨惠云强调,策划这些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激励业务人员,鼓励技术驱动下的业务创新,凸显各业务人员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促进在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良将出良品”旨在挖掘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复合型“良匠”带领的团队在生产、管理、服务、创新等领域优秀数字化成果,通过专家指导打造精品、选拔人才,形成辽港集团业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和核心力量。

“微创新 大收益”活动挖掘企业成长新需求,发现在生态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领域,通过较小投入,产生显著提升效应的创新举措,助力辽港集团有效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港口产业升级和运营发展。

“我为数据狂”活动是为了拉近数据与业务间的距离,持续推动业务过程中的数据赋能和价值释放,在数字化、精细化、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等方向着力,形成有助于辽港生产运营、客户服务、内部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优化提升的数据应用建设。

“寻找x plan”中的x与“2 x 4”数字化赋能中心中的x一致,旨在寻找各职能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科技管理、人才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场景,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形成“横向分享共赢,纵向创新引领”的赋能新局面。x-plan强调具有区域性或部分区域性共享的能力,能在其他区域直接复用。

杨惠云以8月4日展播中的“微创新 大收益”活动为例,营口港四公司“机泵阀门数字化创新团队”以公司废旧机泵阀门设备为模型,实现了动态讲解、设备内部外部剖析、动态视频演示、手机扫码随时可学等功能,建立了“技能实训基地”,通过数字化培训的赋能效应,逐步提高一线员工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上的技能水平,降低设备运行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据悉,该项目节约模型购置费用60余万元,累计开展培训场次18次、参加培训员工185人次,员工操作技能得到大幅提高,机泵阀门故障率较2020年同比下降21%,为公司节省维修费用约32万元。该项目可复制、便于推广,彻底改变了以往设备培训中存在的弊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具有同领域价值共享的可行性,已申报辽港集团数字化寻找x-plan特色项目。

另外辽港集团还按月进行数字化月度会议,自上而下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宣贯。月度会一方面召开全辽港集团的大会做整体宣贯,对各企业提出三做三不做;另一方面,召集数字化的主管领导及负责人,宣贯数字化进展及下一步工作部署计划。据介绍,整体大会结束后分别组织各区域会议,之后落实包括职能部门在内的各部门会议,将数字化的文化逐级向下传导,横向传导,最后聚焦核心能力构建和焦点问题解决,进一步更大范围的影响并促进整个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文化渗透 下一步工作计划

此外,杨惠云提到辽港集团还将开展数字化场景训练营活动,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创新和精细化管理。2021年下半年,辽港集团将在下属四百余家企业中招募有意愿做数字化转型尝试的企业,汇集专家资源组建一只由辽港内部专家、招商局内部专家以及外部专家构成的专家团队,走进这些企业去做现场辅导。

在计划开展新活动的同时,对于原有活动,杨惠云也有新的考量。她提到:“在上次活动结束的时候,我提出要按暂停键,因为这些活动最终达成的结果与我想象中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数字化文化在向上、向下传导时,数字化人员的激情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复盘的课程放到辽港的智慧云学习平台上,点击量不如预期中的高,说明大家向企业宣传的力度不足。杨惠云想给企业和数字化负责人一些时间,将往期的课程与成果消化吸收,让数字化文化充分向上向下传导和交流,将可共享和学习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应用中,产生真正的价值。

数字化文化渗透的五大关键作用

提到文化渗透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杨惠云总结出以下五点:

1、 数字化沙龙发挥了作用,数字化负责人的认知水平、眼界和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2、 数字化组织进一步增强,有些企业单独成立了数字化部门,并加派了人手;

3、 数字化工作人员的价值被看到,有些表现出色的负责人已被升职;

4、 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得到了领导层及外部的关注,使文化得到向上传导,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5、 活动中的成果能够被复用,可以从经验中得到启发,帮助各类业务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待 做先动起来的人

数字化转型最忌讳的就是等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人在等待,我们不等待,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业务不动不行,业务怎么动?总要有人先动起来,辽港数字化的从业人员愿意拿出我们的激情,拿出我们的专业水平,做先动起来的人。”杨惠云相信,当看到一部分业务先动起来,一部分业务会不甘落后,会形成波浪效应,跟着动起来,从而达到整体向前的水准。

“我自己认为数字化文化的渗透就是一个布道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耐心而且漫长的过程。做数字化工作要有成就他人的奉献精神,你要先成就业务,成就身边的人,最后你会发现被你影响的人有很多。”杨惠云如是说。

最后,杨惠云想对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同行们说:“数字化转型需要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数字化在文化渗透方面,一是形式要大胆创新,二是要形成一个富有激情的团队,三是要能够坚持。数字化是一个特殊的工作,跟公司的方方面面业务都有关联,当你想推进一些工作时,在做好前期的调研、策划之后,就需要做一只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摒弃杂音,持之以恒。这时,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风景。”

x 文化渗透在大型集团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尊龙凯时注册
当前位置:cio人物访谈 → 正文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查士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8-18 09:46:2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业务和技术的提升外,还需要数字化文化从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与创新负责人杨惠云在接受企业网d1net的专访时表示:“数字化文化的渗透是一个从影响到自悟再到自发的过程,它在数字化转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与创新负责人杨惠云

数字化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2016年,时任大连港集团数字化负责人的杨惠云对集团下属百余家单位进行了系统的信息化能力水平调研,在摸清基本情况后,发现各公司信息化水平参次不齐,且整体水平与想象中仍有差距。杨惠云坦言,在她的印象里,大连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港口企业较为领先的水平,而此次调研的结果给她带来两大冲击:一是具备数字化创新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二是数字化负责人中的专职比例不足50%,且从业背景和专业背景能与信息化相匹配的极少。

调研结果虽然出人意料,但数字化的工作还是要继续推进下去。彼时的杨惠云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数字化文化相关的事儿,只是觉得有必要做一些事儿,如果要提升集团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各企业数字化负责人的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思考良久,杨惠云觉得还是需要给这些数字化负责人一个成长的空间。形成思路后,向集团做了整体汇报,她以两年为期限,希望开展活动和举措,培养和带领这些人成长,从而使他们成为集团未来推动数字化的中间力量。

以数字化沙龙班形式构筑能力提升创新通道

2018年开始,杨惠云以信息化管理沙龙班形式在互动学习、实践锻炼两个方面开展提升性专项交流,以“更实用、更高效”为目标,对信息化管理人员在集团内部的学习成长过程进行更科学的规划。沙龙班设立班主任、轮值班长推动相关工作,开创了“策划-执行-复盘-实践”的封闭运作体系,形成了集培训、交流、考察、实践、分组设计、分组“对抗”、情景演绎、甲乙方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互动模式,构筑了信息化管理组织队伍能力提升的创新通道。并且每期沙龙后都编写一个复盘报告,用于各数字化人员对该期内容精华进行回顾。

在举办六期数字化沙龙后,这些数字化负责人们开始提出各自的痛点,并且积极向自己的领导渗透数字化文化,尝试做一些数字化相关的实际工作了。在沙龙活动年底的结业仪式上,杨惠云团队制作了往期精彩回顾的短视频,邀请集团高层领导为优秀学员颁奖,同时发布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知识地图1.0,督促学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认知和能力水平。并在此后,逐年对此知识地图进行更新,用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

2019年1月4日,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港集团”)正式成立,整合后杨惠云仍然负责数字化与创新工作。

新成立的辽港集团共有包括大连、营口、盘锦等在内的五个区域,地域分散,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杨惠云对辽港集团的数字化组织架构进行了全面梳理,请示集团后,首先加强了数字化组织的健壮性,以文件形式要求各部门、各事业部、各中心、各企业指派数字化方面的主管领导,以及数字化具体负责人,并且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让数字化工作能够迅速落实下去。

2019年,杨惠云所在的辽港集团战略企划部继续开展了数字化管理沙龙活动,为辽港的数字化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数字化文化在辽港集团内部持续渗透。沙龙活动每期一个主题,从“辽港数字化战略解读”到“信息化融合交流”,从“等保2.0解读”到“我和未来港口有个约会”,每一期沙龙都精心策划,聘请内部及外部讲师传授数字化工作经验,学员按分组自由研讨、选派人上台发言,嘉宾评委进行意见点评,让数字化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交流碰撞。此外,沙龙活动还安排了现场观摩与学习环节,活动结束后进行复盘,资料上传至辽港智慧云学习平台,供学员随时在线学习,提升培训效果。

辽港集团“2-3-1”数字化转型规划发布

按照辽港集团的要求,2020年5月至6月,杨惠云带领团队制定辽港集团“2-3-1”数字化转型规划,对未来辽港集团的数字化走向和路径给出了清晰的阐释。“2-3-1”规划中指出,辽港集团将通过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的双轮驱动,构建“智慧服务平台、智慧物联平台、智慧运营平台”这三大平台,打造一个数字化赋能中心,实现“数字辽港”的战略目标。

“2-3-1”规划对数字化赋能中心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通过5g、人工智能、自动化、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有效融合技术和业务,建设“2 x 4”数字科技赋能业务的新模式,打造数字化赋能中心。“2 x 4”中的“2”指以智慧口岸中心和数据服务中心为突破口,x是可伸缩的结构,指不断挖掘、迭代、丰富新的业务场景,“4”指赋能辽港集团“集装箱、油品、汽车、矿石”四大核心业务,期望在2022年达到“数字辽港”的目标。

“2-3-1”规划发布后,数字化转型管理沙龙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2020年沙龙先后围绕 “数字时代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基建挑战下的服务体验创新之路”、“数字货币”、“其它行业学习之智慧石化”、“数字化转型从思维到落地策略”等六大主题开展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帮助各公司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实际问题。

随着沙龙活动的持续推进,杨惠云发现学员们之间交流的语言提升到了同一频段,所提问题的水平在逐步提高,提问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正在对数字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平日所学的知识与业务融会贯通,这让她意识到了文化渗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让她更有激情将这件事坚持下去。

数字化与创新特色活动展播及月度会

除了数字化沙龙,杨惠云与其团队还策划了包括“良匠出良品、微创新 大收益、我为数据狂、寻找x plan”四大活动在内的数字化与创新特色活动展播。“我要求这些活动必须是业务人员或者负责业务的领导出来宣讲,而不是数字化人员,我们要通过业务如何管理,技术如何支撑,哪些问题待解决来共商共讨。”杨惠云强调,策划这些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激励业务人员,鼓励技术驱动下的业务创新,凸显各业务人员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促进在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良将出良品”旨在挖掘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复合型“良匠”带领的团队在生产、管理、服务、创新等领域优秀数字化成果,通过专家指导打造精品、选拔人才,形成辽港集团业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和核心力量。

“微创新 大收益”活动挖掘企业成长新需求,发现在生态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领域,通过较小投入,产生显著提升效应的创新举措,助力辽港集团有效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港口产业升级和运营发展。

“我为数据狂”活动是为了拉近数据与业务间的距离,持续推动业务过程中的数据赋能和价值释放,在数字化、精细化、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等方向着力,形成有助于辽港生产运营、客户服务、内部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优化提升的数据应用建设。

“寻找x plan”中的x与“2 x 4”数字化赋能中心中的x一致,旨在寻找各职能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科技管理、人才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场景,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形成“横向分享共赢,纵向创新引领”的赋能新局面。x-plan强调具有区域性或部分区域性共享的能力,能在其他区域直接复用。

杨惠云以8月4日展播中的“微创新 大收益”活动为例,营口港四公司“机泵阀门数字化创新团队”以公司废旧机泵阀门设备为模型,实现了动态讲解、设备内部外部剖析、动态视频演示、手机扫码随时可学等功能,建立了“技能实训基地”,通过数字化培训的赋能效应,逐步提高一线员工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上的技能水平,降低设备运行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据悉,该项目节约模型购置费用60余万元,累计开展培训场次18次、参加培训员工185人次,员工操作技能得到大幅提高,机泵阀门故障率较2020年同比下降21%,为公司节省维修费用约32万元。该项目可复制、便于推广,彻底改变了以往设备培训中存在的弊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具有同领域价值共享的可行性,已申报辽港集团数字化寻找x-plan特色项目。

另外辽港集团还按月进行数字化月度会议,自上而下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宣贯。月度会一方面召开全辽港集团的大会做整体宣贯,对各企业提出三做三不做;另一方面,召集数字化的主管领导及负责人,宣贯数字化进展及下一步工作部署计划。据介绍,整体大会结束后分别组织各区域会议,之后落实包括职能部门在内的各部门会议,将数字化的文化逐级向下传导,横向传导,最后聚焦核心能力构建和焦点问题解决,进一步更大范围的影响并促进整个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文化渗透 下一步工作计划

此外,杨惠云提到辽港集团还将开展数字化场景训练营活动,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创新和精细化管理。2021年下半年,辽港集团将在下属四百余家企业中招募有意愿做数字化转型尝试的企业,汇集专家资源组建一只由辽港内部专家、招商局内部专家以及外部专家构成的专家团队,走进这些企业去做现场辅导。

在计划开展新活动的同时,对于原有活动,杨惠云也有新的考量。她提到:“在上次活动结束的时候,我提出要按暂停键,因为这些活动最终达成的结果与我想象中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数字化文化在向上、向下传导时,数字化人员的激情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复盘的课程放到辽港的智慧云学习平台上,点击量不如预期中的高,说明大家向企业宣传的力度不足。杨惠云想给企业和数字化负责人一些时间,将往期的课程与成果消化吸收,让数字化文化充分向上向下传导和交流,将可共享和学习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应用中,产生真正的价值。

数字化文化渗透的五大关键作用

提到文化渗透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杨惠云总结出以下五点:

1、 数字化沙龙发挥了作用,数字化负责人的认知水平、眼界和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2、 数字化组织进一步增强,有些企业单独成立了数字化部门,并加派了人手;

3、 数字化工作人员的价值被看到,有些表现出色的负责人已被升职;

4、 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得到了领导层及外部的关注,使文化得到向上传导,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5、 活动中的成果能够被复用,可以从经验中得到启发,帮助各类业务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待 做先动起来的人

数字化转型最忌讳的就是等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人在等待,我们不等待,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业务不动不行,业务怎么动?总要有人先动起来,辽港数字化的从业人员愿意拿出我们的激情,拿出我们的专业水平,做先动起来的人。”杨惠云相信,当看到一部分业务先动起来,一部分业务会不甘落后,会形成波浪效应,跟着动起来,从而达到整体向前的水准。

“我自己认为数字化文化的渗透就是一个布道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耐心而且漫长的过程。做数字化工作要有成就他人的奉献精神,你要先成就业务,成就身边的人,最后你会发现被你影响的人有很多。”杨惠云如是说。

最后,杨惠云想对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同行们说:“数字化转型需要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数字化在文化渗透方面,一是形式要大胆创新,二是要形成一个富有激情的团队,三是要能够坚持。数字化是一个特殊的工作,跟公司的方方面面业务都有关联,当你想推进一些工作时,在做好前期的调研、策划之后,就需要做一只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摒弃杂音,持之以恒。这时,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风景。”

回到顶部
"));
"));

关于尊龙凯时注册联系尊龙凯时注册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尊龙凯时注册的友情链接投稿中心尊龙凯时注册的招贤纳士

企业网尊龙凯时注册的版权所有 ©2010-2024

^
网站地图